石雕抱鼓是摆放在宅门入口处的建筑装饰,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小型建筑,石雕抱鼓在古代的时候是比较常见的,人们喜欢在大门的入口处摆放一对石雕抱鼓,除了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还有一些其他得寓意。石雕抱鼓又可以称为: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镜等等,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在传统的大宅门前常见,例如:北京四合院、祠堂等等。石雕抱鼓是牌楼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稳固楼柱的作用。
在我国还有一个关于石雕抱鼓的传说,石雕抱鼓经常摆放在祠堂和庙的门口,传言,如果有坏人进入庙中,抱鼓就会嘎嘎的响,提醒人们有坏人进入。石雕抱鼓是我国的传统建筑,是最能体现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建筑,石雕抱鼓可以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在抱鼓上有不同的花纹图案,一般常见的有狮子的图案,另外,抱鼓石可以作为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发展到今天,石雕抱鼓已经不是很常见了,只能在部分地区和建筑地方见到石雕抱鼓。
石雕抱鼓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建筑,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就有了石雕抱鼓,石雕抱鼓主要是摆放在门的入口处,在古代民间大宅很常见,主要是起稳固搂住的作用。石雕抱鼓也是分很多种类的,不只是单一的一种。简单的介绍一下石雕抱鼓的种类。石雕抱鼓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徽派祠堂宅门抱鼓石为代表的样式,称为螺蚌抱鼓石,多为三段:下部为基座,中部为承托件,上部为抱鼓石。整个造型不对称,抱鼓石有向外突兀的起势,很像一只螺或蜗牛,抱鼓石就像是其所背负的厚重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