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这些雕塑在表现手法上打破了以往雕刻历史人物一贯的正襟危坐的惯例,人物姿态是各种造型的都有,艺术表现力上力求渗透人物内在精神比如说,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正在仰视天空;旁边的北宋地理学家乐史则是脚朝天、头贴地趴着;在旁边,明朝武将谭纶骑着马拿着旗帜;山水派诗人的鼻祖陶渊明身旁还种了好多的菊花,每一尊雕像都是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
是元代时期的石雕艺术品,采用大理石作为食材进行雕刻的,跟别的玻璃钢狮子有着很大的差别。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在法国发现的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马、野猪等动物浮雕,以及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东沟发现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陶渊明隐居田园22年,与远公及莲社诸贤广交朋友,却又顶住他们三番五次动员,最终不入社。
经过明清两代的积累,当代寿山石雕刻艺术不断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至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而佛教造像这一最为传统的艺术形式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寿山石温婉的材质展现的独特魅力之外,雕刻家的继承和发扬也为弘扬这门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底蕴,在当代工艺美术处处追求变革的环境中,寿山石的佛教造像艺术仍能保持这份对传统的敬畏,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