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作为案头铺排的小型装饰性石雕更为多见,体裁以观音菩萨,罗汉,达摩,寿星,八仙之类为主,现已从神坛走向了千家万户,变成大家脍炙人口的民间艺术形象。石雕工艺品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制作精美且成本低,能迎合潮流,所以在欧美一直有广阔市场。
远自西汉时期,先民们在此大规模地开采石料,形成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如莲花石、燕子岩、八仙岩、莲花岩、观音岩、飞鹰岩、南天门、神仙桥等。第二届中国汉白玉雕刻创意大赛赛程设置上与首届大赛类似,含报名、初选、复选、颁奖四个阶段,参赛者不设门槛,只需一个非凡创意即可参赛,由组委会提供汉白玉原料与石雕工匠的协助,将创意变为现实,经过大众、专家、企业代表三方投票,评选出前三名。
清代玉雕人物题材与样式极其丰富,主要有佛、道、儒人物,如罗汉、八仙、寿星、关帝,林泉高士、渔樵叟童、仙姑仕女等等。在陵园雕刻艺术的环境建筑群体个体这种多层次的创作意念指导下,雕刻创作者首先考虑的是环境层次,其次是根据精心选择的环境的特征巧妙布局建筑,再次根据建筑构局总体要求设置石雕群,最后才考虑每件雕刻品的具体处理,也就是说,陵园中人体雕刻艺术作品的面相、衣纹、刀法、立体效果、长宽比例、动态韵律、表情心理„„等等内容只是陵园雕刻艺术创作的最浅层次。
早在1998年初,上海一尊名为《八仙过海》的根雕艺术品就曾以30万元的高价成交;2004年4月,由中国民间艺术大师叶玉青先生雕刻的《世纪大象》巨型根雕,以6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