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艺术学院中临摹名作或石膏像是一个基础,杨茂源将这一中国艺术教育的规范作为他的大理石雕塑的出发点,通过打磨、抛光棱角、将其圆滑来修改原型,同时也去除了欧洲哲学与强势态度——圆形是完美的,而棱角却不是。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另一种墓碑除了表明死者的身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四)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
元代佛塔不及前代著名,不过江苏吴县万佛石塔(大德十年),以及广东南雄等地的石塔和石经幢的石雕艺术,还是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元代雕塑的丰富性及其成就的。前人说,大象无形,就是要追求“骨子里的相似”,伟大的雕塑作品,都是“西法东魂”的结晶,也就是西方油雕的技法和东方艺术哲学完美联姻的结果,“西法东魂”,如果体现在这组雕像中,应该能让你一眼看去就知道谁是谁,我负责提供“独具性”的神态和特质,比如同样是昂首向天,如果我没能让你一眼看得出谁是屈原谁是李白,我就彻底失败了……至于“名单”中为什么没有庄周、司马迁和陶潜,严友人的回答更有意思,五千年的文明史,够分量的文化名人又何止“十二”,除了上述三位,左丘明、班固、蔡邕、韩愈、司马光……都是重量级人物,问题在于我的选择是一次很个人化的选择,只选我喜欢的,并不替先贤立言,庄周和陶潜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人物,但是我觉得他们太“出世”,我虽然也是一个有出世之念的人,但和他们比,境界相差太远,所以不敢摆弄;至于“太史公”,正因为我太崇拜他了,才不想展示他的形体——“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他说,“千年以下,每次想象他在蚕室受刑,我的相同部位就会转筋,就会发生阵阵莫名的隐痛,雕塑是高度体认和直感的艺术,我不想别人也产生和我类似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