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四雕(木雕、竹雕、石雕、砖雕)本驰名天下,但朱松邻开创的嘉定竹刻,名声却超越了他的先祖居地徽州,成为中华竹雕的代表性流派之一,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有很多这样著名的雕塑作品,例如:大禹治水、乐山大佛、龙门石窟、天坛等。
不锈钢城市景观雕塑是在传统石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雕塑种类。中国牛的图腾崇拜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美术馆馆长罗江表示,本次展览向全世界征集优秀作品,收到了来自意大利、日本、缅甸、孟加拉、尼泊尔、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保加利亚、中国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件雕塑作品,题材风格多样,涉及青铜、陶瓷、木雕、石雕、玉雕、软雕、综合材料的运用等。大禹治水图玉山(故宫网站提供)这是一件堪称我国现存最大的玉器,高2.24米,重5吨有余,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雕成后就一直安放在紫禁城宁寿宫区域的乐寿堂里,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
罗目侯寺门前有一对唐代石雕卧狮,后殿内有木莲花一朵,高达丈余,转动机械时,莲瓣渐开,荷蒂中的四方佛徐徐现出,这就是著名的“开花现佛”。“公共”的概念,在意识上最早源于中国的夏朝(尧、舜、禹传帝位所遵循的“禅让之制”,大禹治水拯救万民,都是中华文明之初公共意识最佳的例证),在概念上形成于春秋时期(各路诸侯铸坛为盟,推举共同的霸主,此仪式即为“公共”事务,此“坛”即为“公共”性雕塑之雏形),大规模开展与推广“公共艺术”则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核心意义是让最广大的民众都拥有享受艺术美的权利,提高民众生活品位,提升城市的艺术内涵。